經過幾個合約的交易,自己對選擇權交易似乎也越來越有紀律了??
現在每個合約初,選擇價外3~4檔的履約價當作標的建立多空頭價差。
會把價差放在這位置~
主要就是認為,一個合約的漲跌幅不會超過300~400點
行情會在這範圍震盪盤整~
現在讓我用歷史資料來增加這個想法的信心
取2007/12/20~2010/12/15的資料來觀察
這段時間的歷史資料剛好是200801~201012合約,總共36個合約。
把這些資料每一天收盤價都做新合約第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。
然後紀錄未來20天個交易日最高價與最低價的差,當作合約最大震幅。
最後紀錄最大震幅的分佈。
結果如圖。
這3年,36個合約,747個交易日內。
大概有434個交易日(約58%),上漲最大震幅不超過400點~
同樣的,看看下跌最大震幅~
最大震幅大約有475個交易日(約63.6%)不超過400點~
震幅不超過,表示價格走勢連賣方履約價都碰不到。
這樣的情況在過去的合約中超過一半。
表示在建立部位後,可能有超過50%的機會不需要做任何的處理。
所以期初建立價外4檔似乎是不錯的選擇。
當然對於履約價的選擇是很主觀的,看每個人追求的是什麼。
追求高勝率,可以選價外一點;追求高報酬,可以選較靠近價平的履約價。
甚至建立價內的也可以~
建立部位後,如果如期出現獲利,不表示獲利就會一直保持住。
今天沒有風險,不代表明天就不會出現風險。
從剛才的統計看來,也是有50%左右的可能,最大震幅會超過建倉的賣方履約價。
之後會舉些我在實際交易上遇到的情況當例子~
所以,在追求獲利的同時。
部位在市場中的時間是越短越好~
只有手中無部位才是最沒有風險的時候。